这几天,香玉一直背着鱼叔在刷一部剧。
你肯定会奇怪为什么要背着鱼叔。
难道……
打住!
请停止不良想法。
其实答案很简单,羞耻心作祟。
借用网友一句评论:
「这个剧就是我的罪恶快感」
/>
一方面,你确实知道这是部毫无内涵的快餐剧。
另一方面,又无法抵挡它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。
甚至于,被国内不少观众戏称为「巴黎小时代」。
话不多说,香玉今天就来说说这部电视剧界的「垃圾食品」——
《艾米丽在巴黎》第三季
Emily in Paris
/>
/>
艾米丽 (莉莉·柯林斯饰) ,巴黎旅游大使。
在这部剧中,城市美景至少占据一半时长。
埃菲尔铁塔、凯旋门、塞纳河……
/>
到了第三季,网飞已然不满足远观埃菲尔铁塔。
开场直接放出「王炸」。
将战场搬到位于埃菲尔铁塔上的米其林一星餐厅,Le Jules Verne.
/>
要知道,这家号称巴黎最难定的餐厅。
就算提前三个月预定,也只能订到中午的位置。
跟着艾米丽站在塔上,俯瞰璀璨的巴黎夜景。
/>
谁看了不得感慨一句——
不愧是网飞。
有钱任性。
/>
其实,这部剧的故事并不复杂——
美国女孩艾米丽因工作表现优异,被派往法国分部工作一年。
和普通女孩一样,艾米丽抱着对「浪漫之都」的美好幻想来到巴黎。
/>
第一季的故事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。
讲述了一个美国女孩在巴黎职场升级打怪的故事。
随着艾米丽搞定一个又一个case,观众也跟着艾米丽一起大呼爽快。
毕竟,谁不爱看美女搞事业?
/>
然而到了第二季,整部剧画风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之前被观众认可的职场戏份,演变成了背景板。
重头戏逐渐被恋爱撕逼占据。
/>
当然,观众也喜欢看美女谈恋爱。
但没想到,这恋爱居然朝着狗血的方向一路到底。
/>
三角恋经典构图
其混乱程度,同制作班底的《绯闻女孩》都得说声,深得真传。
这也就有了第二季中,这部剧作为「小时代5.0」一战成名的名场面。
艾米丽生日会上,闺蜜发现艾米丽睡了自己男朋友加百列。
一气之下,发表了和「发烂发臭」同款祝酒词——
敬我们的女主人艾米丽
她确实在巴黎犯了很多错
她假装是我的朋友,和我的男朋友有一腿!
敬我的男朋友
他和我的假朋友搞在一起!
/>
在艾米丽三番四次哀求下,两人约定谁也不和加百列在一起。
强行掐断对男人的爱意,和闺蜜重修于好。
/>
转头,就和法语课同桌、伦敦男孩阿尔菲在一起。
巴黎的爱情,果然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
/>
不久,她意外发现闺蜜背叛约定,和加百列破镜重圆。
原来,所有的一切都是套路。
第二季的故事也到这里戛然而止。
/>
香玉怎么也没想到,第三季居然还能在狗血上翻出花样。
面对职场问题,艾米丽焦头烂额。
随着美国主管来到巴黎,公司陷入水火不容。
法国高管一气之下自立门户,并向艾米丽抛出橄榄枝。
但美国主管也很热情,让艾米丽难以提出辞职。
/>
秉持着谁也不得罪的理念,艾米丽只得两头瞒。
可惜,她失算了。
得知真相的法国主管毅然决然放弃艾米丽。
/>
而美国主管自知失去团队的法国分部徒有空壳,直接向总部申请,砍掉法国部门。
于是,艾米丽经历了短暂的失业危机后,决定继续留在法国 。
/>
与此同时,艾米丽的感情生活直接狗血升级。
男友阿尔菲因为艾米丽无法平衡感情和工作,决意分手。
/>
这一边,艾米丽拼命想要挽回男友。
另一边,虽然保证自己和加百列保持好友关系。
但两人之间的对话……懂的都懂。
/>
到了这一季的最后十分钟,感情线直接丢了个「重磅炸弹」。
闺蜜在和加百列的结婚典礼上,将加百列和艾米丽的过往揭了个干净——
我们在一起的唯一原因,是因为我知道你爱艾米丽
你和艾米丽自从相遇以后,就一直爱着彼此
我能从你们的眼神里看出来
她看你的方式,你看她的方式
任何人都看得出来
/>
随后直接愤然离开婚礼现场。
加百列这才坦言两人仓促结婚的真相,闺蜜怀孕了。
/>
如果说第二季除了狗血之外,看完还能勉强说出主线剧情。
那么到了第三季,香玉甚至无法说出它究竟讲了什么。
有一句台词,是阿尔菲和艾米丽分手时所说——
不做选择也是选择。
/>
《艾米丽在巴黎》在创作中似乎也秉持这一点。
既然不知道拍什么,那就什么都拍吧。
职场、爱情、友情……
这部剧什么都想探讨,最终却演变成狗血戏码满天飞。
/>
除了狗血,这部剧还有另一个被诟病的点——
女主毫无成长。
/>
第一季的艾米丽,是个还算讨喜的「卷王」。
初来乍到,对法国的工作文化尚不熟悉。
就算稍微有些越界,观众也可以原谅。
/>
但剧情发展到了第三季,她过分积极的状态就有些令人生厌了。
刚来巴黎时,努力工作的艾米丽曾被法国同事指责摧毁他们的「法国精神」。
「你们生活是为了工作,而我们工作是为了生活」
/>
抛开观点本身是否带有刻板印象不说,艾米丽确实没有明确的界限感。
直到第三季,艾米丽这个毛病依然没有任何改变。
在派对上,她不顾对方拒绝的态度,追着询问工作。
/>
这倒也罢,艾米丽的老毛病了。
更令香玉生气的是,她打着为同事好的由头。
在同事明显表现出不满的情况下,依然替同事出营销方案。
在这种「孔雀」行径之下,同事在自己的case中变得毫无作用。
艾米丽反而成了会议的焦点。
/>
这也致使同事最终决定离开这个团队。
艾米丽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,哪个打工人看了拳头不发硬。
毕竟,谁愿意自己辛辛苦苦带的项目,别人耍个小聪明就抢走了所有功劳。
/>
如果为了彰显「主角光环」,代价是让其他角色沦为工具人。
那就算有莉莉·柯林斯这张酷似赫本的脸,人设该崩还得崩。
更别说艾米丽和加百列狗血的爱情故事。
明明上一秒还对着阿尔菲深情献唱,希望阿尔菲可以原谅自己。
/>
下一秒就和加百列同游普罗旺斯。
/>
香玉差点儿忘了。
是谁在第一季把爱情比作可丽饼,表示自己坚决不愿和别人分享呢?
/>
别问。
问就是巴黎可以原谅一切。
有网友评论,没有艾米丽的话,这个剧还挺好看。
/>
这个评论同样指出了,《艾米丽在巴黎》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——
配角的故事反而比主角更出挑。
就拿评论提到的法国主管来说,她同样面对选择的问题。
/>
但她的做法就和艾米丽截然不同。
上一季,法国主管无法忍受美国主管的「独裁」。
带着员工出逃创业,本就圈了一波粉。
/>
正如法国主管自己所言,你不会以为创业很容易吧。
昔日客户合同全在旧公司, 租赁不到合适的办公室…… 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。
/>
但就算身处困境,自己被抛橄榄枝时, 她还是选择询问员工的看法。
在朋友和大客户之间,选择并肩作战的朋友。
/>
反过来想想。
如果是艾米丽,想必是不会放过大客户的。
另一边,艾米丽的中国闺蜜则是在爱情上体现出「飒」的一面。
/>
当男友和闺蜜之间发生冲突,你该如何选择?
一个很常见的选择题。
中国闺蜜在艾米丽选择退行的情况下,依旧要求男友表态——
要么改变对我闺蜜的态度,要么就分手。
/>
这种为了友情两肋插刀的人设, 能不讨喜吗?
艾米丽作为这部剧的起点。
已然不再是第一季的「大女主」形象。
随着故事的发展,这部剧的形式越发大过于内容。
/>
艾米丽的存在,只是为了让故事顺利发展下去。
但问题是,这样的故事真的能好看吗?
我看未必。
/>
回到最初的问题。
为什么《艾米丽在巴黎》给观众的感受如此割裂?
其实,不止是这部剧的问题。
作为向来不在乎剧情合理和内容深度的小妞剧(chick flick) 。
/>
小妞剧代表作《绯闻女孩》
要它有内涵,本就是鸡蛋里挑骨头的事情。
一般来说,这种类型的剧只保证第一季成为现象剧。
随后,让观众熟悉的角色绕着圈子谈恋爱、撒狗血就行了。
等到观众新鲜感消失后,剧情就朝着无脑的方向发展。
/>
常用的手段就是不断加入新的角色。
他们唯一的功能,就是让局面更加混乱。
而这对于对剧情和故事有要求的观众来说,自然会觉得越来越乏味。
/>
《艾米丽在巴黎》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观点。
第一季的豆瓣评分至少还在7分以上。
/>
但第二、三季的分数则是明显下滑。
/>
评论里,更是充满了花样百出的吐槽。
让人直呼,评论比剧更精彩。
「剧本是王八拳的路数,抡哪儿打哪儿」
/>
吐槽归吐槽。
在美剧随时面临半路被砍危机的时代, 能连拍三季,《艾米丽在巴黎》自然不止是「网红打卡地vlog」。
这部剧还是抓住了观众的要害,才能成为不少观众的罪恶快乐。
要知道,坚持「去给用户提供内容,不断地产生优质内容」的网飞, 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被大数据认可的剧。
纵然人人都在嘲,但《艾米丽在巴黎》在全球爆火是不容忽视的事实。
/>
就拿「网红打卡地」来说。
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,出国旅行所耗费的成本,对普通人而言几乎难以承受。
即便最近政策放开,国外依然会在旅行政策上加码。
前阵子,韩国要求中国旅客入境必须接受两次核酸检测。
/>
但政策颁布没几天,韩国因中国游客入境人数过多,导致入境系统瘫痪。
/>
要知道,在韩国做一次核酸就要79980韩元(约432元人民币)。
可即便如此,也没能磨灭中国旅客对出国旅行的热情。
/>
这么看来,《艾米丽在巴黎》能够爆火也有迹可循。
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部剧满足了被困在国内的观众对巴黎的向往。
据电视网站TéléLoisirs调查,艾米丽在第二季前往的圣特罗佩和圣让卡普费拉等一系列景点,搜索量都直线飙升。
/>
跟着艾米丽,足不出户就能体会在巴黎的小资生活。
在这种情况下,剧情的不足也尚且能够被忽视。
与此同时,这部剧也戳中了观众对有钱人的生活幻想。
虽然艾米丽只是个营销公司的普通打工人, 但实际上她的花销远远超出她的收入。
/>
由于这个设定不真实到过分引人注目。
最近,《每日邮报》专门请了金融专家统计艾米丽的日常开销。
果不其然,艾米丽的工资负担不起她的生活。
/>
毕竟能租得起巴黎五区的公寓。
几乎每天都会在闹市区悠闲地来上一杯下午茶。
更别说艾米丽从来没有重复过的穿搭。
香玉甚至一度怀疑,她的房间真的能放得下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吗?
这样的生活,恐怕是每个都市丽人的梦吧。
/>
总而言之,这部剧就像是很不健康的「甜品」。
你明知道它和梦幻的外表一般甜腻,内核只是让你发胖的脂肪。
甚至看完之后会责怪自己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这部剧上。
但你就是无法控制不去看它。
/>
尤其临近年末,大多数人为时间流逝而伤怀之时。
一部不用费脑子的玛丽苏爽剧,是逃避现实最好的借口。
/>
影视剧的娱乐性和严肃性,一直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。
上世纪30年代,中国电影曾经出现过「软性电影」和「硬性电影」之争。
一边,「硬性电影」的倡导者坚持,电影要对现实有批判作用。
另一边,「软性电影」的支持者大肆宣导:
「电影是给眼睛吃的冰淇淋,是给心灵坐的沙发椅」
两方争论不休,最终仍然没有结果。
/>
软性电影代表作《化身姑娘》
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种以娱乐享受为目标,充斥浮华的资本消费的影视剧,确实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。
尤其是在整个社会环境压力过大的情况下。
但话又说回来。
娱乐,永远都是影视剧的天然属性之一。
但并不意味着,它要做影视剧的唯一属性。
可以肯定的是,市面上不乏很多好的作品,能够在保证深刻内核的情况下,兼具娱乐性。
而我们能做的,就是对「眼睛的冰淇淋」保持警惕。
/>
全文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