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古代历法中,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称为“十天干”,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叫作“十二地支”。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,组成了干支纪法,是古代用于记录年代、时间的常用方法,例如:2013年干支纪法为癸巳年;2014年干支纪法为甲午年,如此类推!
天干有如下性质,此为易学基础,必须牢记!
一、天干读音:
甲(jiǎ)、乙( yǐ)、丙(bǐng)、丁(dīng)、戊(wù)、己(jǐ)、庚(gēng)、辛(xīn)、壬(rén)、癸(guǐ)。
二、天干五行:
甲乙属木;丙丁属火;戌巳属土;庚辛属金;壬癸属水;
三、天干化合:
甲己合化土;乙庚合化金;丙辛合化水;丁壬合化木;戊癸合化火。
四、天干与身体部位
天干:
甲胆乙肝丙小肠,丁心戊胃己脾乡。
庚是大肠辛属肺,壬系膀胱癸肾藏。
三焦亦向壬中寄,包络同归入癸方。
甲头乙项丙肩求,丁心戊肋己属腹。
庚是脐轮辛属股,壬胫癸足一身由。
五、天干外支所属:
甲头乙项丙肩求,丁心戊胁己属腹,
庚系人脐辛为股,壬胫癸足自来求。
以上为天干的基本知识,也是易学基础!